|
|
|
青島化工區爆炸 海面被原油污染 |
|
【科學網 廖洋報道】11月22日凌晨2點40分,青島市黃島區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一輸油管道發生破裂事故,造成原油泄漏,流經約2公里的地下雨水涵道后入海。上午10點30分左右,搶修過程中,雨水道和輸油管線搶修作業現場相繼發生爆燃,沿線道路路面嚴重受損,并引起流入海灣原油燃燒。 事故發生后,山東省、青島市和黃島區三級黨委政府迅速行動,青島市政府和中石化成立了石油天然氣管道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,啟動一級響應。傷員已被送往黃島區及青島市區的醫療機構進行救治。 目前,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已經成立。不過,泄漏并混入雨水管道的原油在何處、為何爆燃等問題,仍有待查明。 原油進入下水道引爆 現場如同災難片 22日中午,青島市區已經能看到天空中的黑煙,聞到一股焦糊味。有網友發布了一張空中拍攝的照片,照片可見濃煙已穿破云層。 事故現場指揮部23日核實,共有5515米排水暗渠遭爆燃沖擊。事故導致黃島區多條市政道路不同程度損毀,排水、燃氣、供水、供熱等多條管線受損。記者23日在事故現場看到,不少車輛仍翻倒在路上,街上大大小小的裂縫很多,路面被掀起的水泥塊到處可見,市民描述“場景就像災難片一樣”。 截至24日下午1點,中石化青島輸油管線爆炸案死亡人數已至52人,仍有11人失蹤。在中石化未正式公布事故詳細調查結果之前,唯一確認的信息是:輸油管線泄漏的原油進入下水道,最終引發爆炸。具體引爆點和引爆原因正在調查,事故排除恐怖破壞原因。 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說,黃島中石化管道爆燃區域地下管線錯綜復雜,在爆燃作用下,有的管線已經變形,個別管線出現破裂現象。 目前,由中石化負責提供石油管線情況,并對管線殘留油氣進行檢測,根據中石化監測結果,黃島地下管線仍有危險點存在。 此外,經現場核實,原油泄漏并爆燃管道系東黃復線管道。東黃復線管徑711毫米,1986年7月建成投產,管道長248.52公里,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。 膠州灣海面被原油污染 空氣有害物未超標 事故發生后,約在22日凌晨3點15分關閉輸油,黃島區齋堂島街約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,部分原油沿著雨水管線進入膠州灣,海面過油面積約3000平方米,黃島區立即組織在海面布設兩道圍油欄。 記者從23日舉行的事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膠州灣碼頭附近海域主要原油已被清理,海上漏油點已經停止泄露,目前海事、環保等相關部門正在海上進行應急處理和密切監控。青島市環保局24小時對青島市特別是事故發生地黃島區的大氣、海面進行全面檢測。在離岸100米、500米的多個范圍內進行實時監測。通過圍油欄、吸油氈等手段的實施,海面漏油情況已得到有效控制。目前油污不會流到沿海區域。 據了解,截至23日16時,搜救中心已派出24艘清污船舶、10艘漁船和1艘專業救助船攜帶清污器材開展海上油污清除行動,同時派出6艘海事巡邏艇實施現場巡查警戒,協調救助直升機進行空中巡查,共投入人力520人。初步統計回收吸油氈及油水混合物約80噸。 青島海事局黃島海事處處長劉賢昆一直在現場指揮油污清理工作,據他介紹,目前被污染的海域還有1萬平方米左右,被污染的程度屬于中量級偏輕一點。主要的原油都已經被清理,目前有少量的油花漂浮,清理難度較大,一是因為它們是浮油,油膜很薄,很難圍控得住。二是因為海事部門接到報告是在事故發生幾個小時之后,耽誤了最佳的清污時間。 在大氣環境方面,青島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寧表示,從連續監測及最新情況看,事發地周邊2個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監測結果均無異常。目前黃島地區空氣中有害物質含量均未超標。23日測得大氣中非甲烷總烴濃度已經由每立方米2毫克下降到0.1毫克,遠低于不超過4毫克每立方米的國家標準。但隨著冷空氣的抵達,將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。 |
|
|
|